台灣的美食也能夠國際化

美食也能夠國際化

美食每個人都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好吃」,我要以我在加入國際慢食會的那一份執著與毅力,來執行協會今後最想推動美食文化的宗旨,這些日子裡不斷的用心和努力,內政部於95年1月9日來函通過申請,台灣慢食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理監事選舉,訂於2006年4月7日揭開序幕。期盼不久的將來能孕育推動台灣的農產品與美食文化登上國際舞台,這是一份對自己「心想事成」的祝福。

所謂「慢食」,並不只是「反速食」,它更在意的是在大量生產模式下全球口味的一致化,傳統食材及菜餚的消失,以及速食式的生活價值觀。主張慢食的人認為:慢慢地進食,認認真真、全新全意、花時間和各種官能感知去慢慢地享受一頓美食,學習並支持這頓美食背後的努力及傳統,這對飲食文化所能帶來的影響,是超乎想像的。

More

「美食」不單單是吃

「美食」不單單是吃,而且是咀嚼、是享受、是品嚐、是玩味、是精緻的完成。慢、食,在這裡是指將時間的價值在美食的領域裡呈現出來。慢食運動,最重要的目標並非只是鼓勵大家「把時間發在吃喝上」,而是抵抗飲食速食化,口味一致化的全球趨勢。

台灣慢食會藉由與國際接軌,加入國際慢食會,成為國際慢食會台灣分會,響應國際慢食運動的延伸,就是希望用餐者以感情、情緒去感受食物。用餐者在一起可以達到心靈的溝通,感情的分享。花時間吃飯並不是把動作放慢,而是把你的感官全部開放。台灣人很願意花錢吃飯,卻似乎不願意花時間吃飯,美食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品嚐而非吃到肚子裡就算了。

倒過來說,願意花時間精神去品嚐的民族,也自然更有資格要求創造美味的人。也更能認真對待我們的味覺和感覺。仔細想想「慢用」兩個字更有深意,只有美好的東西才值得我們花時間,慢慢享受,不是嗎?可見老祖宗時代就知道慢食運動的真諦了,怎麼到了二十一世紀反而讓老外來提醒我們好東西要「慢用」呢?

More

慢食美味方舟

台灣雖然沒有像藍帶那樣的國際學校,但是,我們的夜市美食文化在國際上也是小有名氣,台灣慢食會希望國人共襄盛舉一起,維護生態、美食文化、產銷互動,卻有必要訓練年輕廚師養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我們也正在朝著法國的產地命名A. O. C.制度,日後希望也有自己的一套保互傳統產業的地方物產的制度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美食,在今日早就不僅僅是一種在地的生活型態,更是建立國家文化主體的重要性骨幹,也是文化輸出的主要產品。

期盼台灣也能擁有一樣公正而具影響力的評鑑體制;台灣慢食會寄予厚望的,祈願台灣也能漸漸擁有和法國相似的,A. O. C.產地認證制度,以能真正確立同時擦亮我們池上米、麻豆的文旦、鹿谷棟頂烏龍茶、屏東的黑鮪 魚、花蓮的有機農園等等…

人類對吃的本性需求與好奇,世界各地,各種文化對吃以及吃什麼東西,在整個人類文化上的演進其實各有自己的方向和速度,也有各自的理由和背景,追求更人性的社會,更高的道德或許是一種普世追求的價值,願上帝的指引邀請國人鳥瞰國際視野。

More

教育是涉入慢食主義的最佳良方

國際慢食 • 台灣分會正建立著品嚐口味的教育系統,慢食教育希望以最接近於復甦及訓練我們那種品嚐的感覺為基礎的新鮮有創意的方法重新開始;延伸我們曾經被教育過的口味體認;學習食物應該如何被生產出來。基於以上的目標,國際慢食●台灣分會為各階層的每個人架構教學課程:包括小孩子及師長,全球的慢食會員及每一個引領期盼慢食會活動的人。